当程序猿遇上HCI
初识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简称HCI)这一领域缘于学院可用性实验室的一次招募,做的是用眼动仪考察不同移动设备上的阅读体验。大三时院里又开设了专门的人机交互课程,要求读Norman等人的论文、用mockups快速开发原型以及设计用户测试。虽然是从大三才开始逐渐了解HCI,但其实在大一大二的课程项目中,我早就接触了软件界面的设计与开发,只可惜当时开发的重心都在软件功能上,未能考虑很多界面的布局及元素的设计。
HCI作为一门范围很广的交叉学科,不仅与软件工程,与心理学、认知科学、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都有密切的关联。美国的很多HCI项目也在招生要求中明确指出接受各种具有HCI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所以如果你的本科专业同为软件工程或CS,申请HCI将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机会,可以接触到技能不同的同学,将来就业的岗位也从码农延伸到了UI或UX designer。
理想的交互式软件产品开发包含三类人: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和程序猿。
其中,交互设计师用于构筑产品核心功能的交互过程和框架,大到任务的具体执行过程,小到在何处放置按钮以及菜单如何组织;视觉设计师的作用是让界面内容更加美观,比如设计特定的图标和按钮样式;程序猿的工作则是通过编程让交互任务得以实现。但现实生活中,程序猿通常会兼顾交互设计的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更需要既有扎实的coding基础、又通晓交互设计的复合型人才。若是再略懂视觉设计,那真是如虎添翼了。
左摇右摆的定位
虽然大二时就决定出国,但那时给自己的定位是去英国读MS of CS,直到大三暑假前才决定申请美国的HCI项目。这一决定做得有些晚,一是当时我已经考了雅思,犹豫是继续刷高雅思分数还是转去考T;二是英国学校不需要GRE成绩所以我对它的了解只停留在God Read English。对学校主页一番浏览以及各种搜索之后,我发现如今美国大部分学校接受雅思成绩,遂决定继续使用雅思申请。但现在来看还是会后悔没考T,这都是后话了。
为什么选择美国(这里只比较英美两国)。一是美国相比英国更加包容,这体现在两国为留学毕业生制定的不同政策上,在美国你有更大的机率能留下生活。二是美国的HCI项目数量远超英国,据我了解英国有三所学校涉足HCI,分别是UCL、York和伯明翰大学,而美国涉及HCI的项目至少有20个。
为什么选择HCI。最直接的原因是作为一个程序媛我并不那么热爱写程序,尤其是后台。于是大一大二两年下来成绩虽然不算糟糕但coding能力比起那些geek的男生还是差远了。大三接触web以及Android开发后情况有所改观,因为这两者所能创建的界面比用java写出的实在美观太多。发掘到自己对界面设计与开发的兴趣后,默默考虑是否要继续申CS,毕竟大多数CS的项目还是要读general的计算机课程,如操作系统、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后来实验室的经历以及那门HCI课程最终让我下定决定改申人机交互,这个能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前端开发和交互设计的方向。
为什么选择就业向的MS。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试着去读paper做实验,当你接触过research后,做学术是不是真爱心里应该十分明朗。
个人背景
软件工程@南京大学
GPA:87/100
Rank:16/166
IELTS:7(L8.5 R8.5 W6.0 S5.5)
GRE:151+168+3,148+170+3.5
半年学院实验室经历+两篇三作水paper+无实习工作经历+无牛推
申请项目
纯正的HCI项目:
1. Human-ComputerInteraction Institute @ CMU
HCI Masters Program
METALS Program
2. Human CenteredDesign & Engineering @ UW
3. Human-ComputerInteraction Design @ IUB
4. Interactive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 @ NYU
5. Human ComputerInteraction @ IUPUI
6. Human ComputerInteraction @ ISU
7. Human ComputerInteraction @ RPI
偏Computer Science的项目:
8. Information andComputer Science (HCI track) @ UCI
9. ComputerScience (Multimedia and Creative Technologies track) @ USC
偏Information Science的项目:
10. Master of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 UC Berkeley
11. MS inInformation @ Umich
12. InformationStudies @ UT-Austin
13. Inform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SU
申请结果
AD: InformationStudies @ UT-Austin, CS (Multimedia and Creative Technologies) @ USC
Offer: HCI @ IUPUI(scholarship will cover 44% of the tuition cost )
Waiting List: ITP@ NYU
Final Decision: UT-Austin
备考GRE
大三暑假的两个月内,我放弃实习机会,边选校边备考GRE(边与HCI小伙伴们扯皮),准备的时间还是很集中的。备考资料和经验大多获取于尚友论坛,单词刷3000,填空做陈圣元+绿皮,阅读刷36套,作文根据写作5.5来练,数学在考前刷完OG和PP2里的题就够了。总之单词是GRE的根基,我就是因为单词没背好所以V两次都没考高。而作文是比较难提高的一项,好多小伙伴都没突破3.5,只能说还是得多练,平时注意题目的分类和观点的积累。(但一般申请3.5已经够用,只听说HCI@RPI会有AW上4的要求)
备考雅思
首先在这里提醒准备赴美深造的同学们,语言尽量考TOEFL,使用雅思成绩申请十分麻烦。尽管现在美国很多学校都已接受雅思,但仍有许多好项目明确只收T的,比如HCI@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并且雅思成绩的寄送有时也会因为学校未提供准确的接收地址而变得困难。
接着说备考,考完GRE就觉雅思轻松很多,换作T大概也是同样的感觉。主要就刷剑4-9。当然我这只是雅思考到7分的经验之谈,看看就好。练听力可以将听力原文按主题分类,如分为租房、买车等等,多听几遍直到每个单词都能听懂。人人网有个就叫“雅思”的公共主页,其推荐的听力机经很有用,不是说看了能在考试时撞对题,而是可以熟悉各个主题的单词。阅读我只做了剑4-9上的题目,慢慢做,就这么点题,做完就没了。作文和口语都太渣了没有发言权。
关于选校
正如扯扯所说,“学校网站是你找任何信息的核心来源”,那么关键就是先找到有哪些学校。我当时获取学校列表的途径有三,一是豆瓣“HCI人机交互”小组,里面置顶的帖子中就列出了详细的国外HCI研究院校;二是一亩三分地中各位HCI前辈们的经验贴,帖子十分励志,在申请过程中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三是HCI QQ群里小伙伴们共享的信息,这一点十分重要,我申请UT-Austin就缘于小伙伴的偶然一提。拥有一份近乎完整的学校名单后便可进一步了解学校项目,学校网站、Google、一亩三分地、知乎、Quora等地都是搜集项目信息的好地方。最后根据项目与自身的契合度、项目的时间长短、就业情况、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费用问题进行筛选。
在HCI相关经历匮乏且背景无亮点的情况下,我申请了15个项目,其中有3个CS项目,但也均与HCI相关,既包含了大众情人项目HCDE@UW、MHCI@CMU与HCID@IUB,也有比较冷门的IS@UT-Austin(截止时间早,很多童鞋未来得及申请)。
PS、CV的准备
有关PS、CV如何写及各种范文网上一搜一大把,我当时主要看了一亩三分地的帖子及几位学长学姐的PS、CV;
用LaTeX排版,比word好用很多,看看教程上手还是容易的,改改网上的模板问题不大;
我的PS、CV是最简单的黑白风,如果是热爱设计的同学不妨尝试更美观的排版,记得统一风格,这能凸显自己的特长也会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写完初稿后自己要反反复复修改,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笔墨,如果内容太过冗长或逻辑不清,那就大刀阔斧地改吧;
自己改得差不多了就能拿出手给别人看看。我总共给四个人改过,第一个是在美帝做research的HCI小伙伴,第二个是地里互改的童鞋,第三个是定居在英国的熟人,最后是在我南哪留学常居英国的葡萄牙妹子。前两者对PS、CV的内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后两者都算是半个native speaker,针对我的措辞进行了修改。
Portfolio的制作
大部分项目对Portfolio都没有强制要求,一般都做成个人网站的形式(贴个链接就行方便校方查看),少数项目如HCID@IUB会要求做成PDF。而我,为了真爱IUB,两种形式的Portfolio都做了。
1. 个人网站
· 要想搭建自己的个人网站,首先要有域名和服务器,我买了godaddy的me域名,服务器则借用了朋友的bluehost;
· 申请时直接套用了wordpress的模板。后期推倒重来自己写,编写网页的环境是XAMPP+Aptana+Firefox,前端框架使用了Bootstrap,当然Foundation也是很好的选择。借鉴了很多前辈的Portfolio,除了看内容外,还会右击查看源码;
· 本科学软件工程或计算机,做Portfolio其实挺吃亏的,不像学工设或树莓的童鞋有那么多可展示的素材。我平时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记录过程,保存下来的只有代码、文档和界面截图,所以作品集中文字描述占了大部分。建议各位程序猿(媛)小盆友们,无论是开小组会议还是一起coding,都可以拍照记录下当时小组成员的状态。设计界面时可以先在纸上画简单的线框图,这都是能放入Portfolio的珍贵素材;
· 个人网站的首页一般以grid的形式展示项目的缩略图,注意这只是最经典的方式,你还可以在页面最上方放置slide或几句简要介绍自己兴趣方向的文字,这都是个性化的设计;
· 除了学术内容的展示,你还可以展示自己多彩的兴趣爱好,绘画、摄影、书法作品等等。我见过一位学姐展示了很多用paper画出的作品,印象很深;
· About Me部分就可以天马行空辣,记得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如邮箱、Facebook、Linkedin、Github主页等等。
2. PDF
· 没有任何设计基础的我在决定做PDF后立马速成了InDesign,虽然只是照着网易上的“密歇根州公开课:平面设计”学了基本的操作。在看了一些优秀的版式设计后,最终还是做了出来;
· 只不过最后,IUB还是把我拒了,大概是我整体的经历依旧无法与设计搭边吧。(HCID偏好具有设计基础的童鞋)
IS@UT-Austin
最后,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UT-Austin。项目本身偏理论,阅读量非常大,课程大部分是non-coding,但学院往技术转型的趋势很明显。由于没有本科生,学院规模不大,一个年级大约80人。有很多立志于从事UX design的前辈,最近还有一位在IBM的学长来招2015的UX design intern。UT的优势在于Austin这个城市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如今很多IT公司正从硅谷迁往德州,有技术背景的同学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并且一年一度的西南偏南大会(SXSW)就在Austin举行XD
写在最后
话到这里就说完辣,小盆友们是不是觉得申请是件很复杂的事呢?没错,申请的确异常繁琐,极考验耐心。备考GRE时最为绝望,改写PS时最为无奈,等AD时最为焦躁,收到拒信后最为失落。好在14fall HCI小伙伴们团结友爱互相扶持,大家一起等AD起哄爆照吐槽under review的日子窝都记得。前路漫漫,望小盆友们莫要妄自菲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理性回顾大学三年所学后,能在最后的一年里厚积薄发,飞跃成功!